四川大決策投顧摘要:核電閥門作為核電站運行的重要部件,得益于核電站審批的常態化和“十四五”規劃的推動優發國際,其市場需求預計將持續增長優發國際優發國際。同時,隨著國產化率的迅速提高,該行業有望實現穩健的盈利增長。
核電是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在核裂變過程中,快中子經慢化後變為慢中子,撞擊原子核優發娛樂官網app下載,,發生受控的鏈式反應,產生熱能,生成蒸汽,從而推動汽輪機運轉。核電站與我們常見的火力發電站一樣,都用蒸汽推動汽輪機做功,帶動發電機發電。
核電閥門是指在核電站中核島N1、常規島CI和電站輔助設施BOP系統中使用的閥門。是核電站安全運行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核電發展事關國家安全,需經過嚴格的標準審核,一系列過強度、材料、抗震、抗輻射、抗腐蝕的試驗等,才能達到大規模的量產。核電站使用的閥門種類眾多全球昨日新增確診超34萬例,主要包括閘閥、截止閥、止回閥、隔膜閥、蝶閥、球閥、調節閥優發國際娛樂官網多少!、安全閥等。同時,核電站閥門所需的閥門消耗數量較高。
核電閥門上遊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商,中遊為設計與制造廠商,下遊為核電站、乏燃料處理等領域。核電閥門具體種類有閘閥、截止閥、蝶閥、球閥、調節閥、安全閥、止回閥、停汽閥全球昨日新增確診超34萬例、蒸汽疏水閥等。由于核電事關重大國家安全,產品設計需要嚴格按照RCC-M、ASME等通行標準,一些關鍵產品還需要經過強度、材料、抗震、抗輻射、抗腐蝕的試驗,最後才能實現大規模量產。核電閥門的下遊需求主要來自于核電站的建設和維保,近年來乏燃料處理也將新增核電閥門需求。
核電穩定且碳排放低,有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轉型。現有核電站發電是利用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驅動汽輪機做功,具備能量密度高、功率大、發電穩定且成本低的特點,其年平均發電小時數是我國發電設備發電小時數平均值的2 倍有餘。根據華泰能源轉型組《能源轉型:但問路在何方》(2023.12.1),基于當前電力供需發展形勢外推,到 2027 年前後我國電力可控裕度或將跌落 1.1 安全閾值、可控裝機缺口將擴大全球昨日新增確診超34萬例,核電作為清潔、可控、安全的電力形式,在新型電力系統轉型過程中的支撐性作用將日趨重要。
連續三年核準機組10 台及以上全球昨日新增確診超34萬例氣動/電動球閥,,審批常態化下核電設備將顯著受益。自日本福島核事故以來,我國核電審批一度停滯,2016-2018 連續 3 年沒有新增審批核電機組。直到 2019 年中國自主第三代“華龍一號”技術基本成熟,核電審批重啟。19-21 年每年核準機組數量穩定在 4-5 台。2022 年和 2023 年我國均核準 10 台,較 2021 年數量翻倍。截至 2024 年 8 月,我國核準核電機組 11 台,這是繼 2008 年的 14 台機組後,十餘年來核準數量最多的一年。審批常態化腳步漸進,核電設備有望顯著受益。
“十四五”規劃引領沿海核電發展,2025 年核電運行裝機量將達 70GW 左右。“十四五”規劃中指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國將積極有序推動沿海核電項目建設,保持平穩建設節奏全球昨日新增確診超34萬例,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電項目。開展核能綜合利用示範,積極推動高溫氣冷堆、快堆、模塊化小型堆氣動閥門、海上浮動堆等先進堆型示範工程,推動核能在清潔供暖、工業供熱、海水淡化等領域的綜合利用。《“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 2025 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達到 70GW 左右。2023 年我國在運機組 55 台,在建機組 26 台,核準機組 10 台優發國際。,核電裝機容量為 5703 萬千瓦。
核電閥門佔核電設備總價值量的12.42%。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核島佔核電設備投資額的46%,其中壓力容器、主管道及熱交換器、蒸汽發生器是投資的重點,分別佔比為 23%、20%、17%,核島閥門佔比約為 12%;常規島佔核電設備投資的 30%,其中汽輪機、管道/冷凝器、閥門是投資的重點,分別佔比 24%、21%、19%;輔助設備佔核電設備投資的 24%,電站輔助設施用閥門約佔電站輔助設施設備投資額的 5%。據此計算,核電閥門合計佔核電設備投資的 12.42%。
核電閥門維保需求每年隨著裝機量的提升穩步增長。閥門是一種消耗設備,在核電站運行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需定期對其進行保養和維護,以降低閥門出現故障的頻率,確保核電站能夠平穩安全地運行。核電站花在閥門上的維修費一般佔核電站維修總額的50%以上。一座具有兩台百萬千瓦機組的核電站每年總維修費用將在 1.35 億元左右。閥門維修、更換費用每年達到約 6,700 萬元優發國際。
根據《2023-2028 年中國核電閥門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咨詢報告》,核電機組的大修分為換料大修、首次換料大修和十年換料大修,首次換料大修一般在首次核電機組換料循環後 12 個月,換料大修週期一般在 12-18 個月,十年換料大修週期一般為十年。中國的核電閥門市場規模中新增核電站閥門需求隨行就市優發國際,因為其需求依賴中國核電以及中廣核公司等公司本年度新增裝機容量的大小。而原有舊核電站的維修保養需求則是與已經投入運行中的核電站數量息息相關。總而言之,我國近年核電建設呈現出高景氣度的態勢,核電閥門市場規模穩步向前。
近幾年,我國在核電閥門領域不斷加強研發,實現了多個國產化的突破優發國際。核電閥門國產化率快速提升,部分關鍵閥門取得突破。我國核電站建設之初,核電閥門高度依賴國外,2005 年開工的嶺澳二期整體閥門國產化率僅 6.7%,而 2009 年開工的紅沿河3、4 號機組整體閥門國產化率上升至 60%,三門、海陽核電站規劃的整體閥門國產化率分別為 70%、80%,核電站整體閥門國產化替代趨勢明顯。以中核科技、江蘇神通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實現了主蒸汽隔離閥、先導式安全閥、隔膜閥等核心高價值量閥門的突破。我國閥門企業已具備生產所有核Ⅲ級與非核級閥門(主蒸汽安全釋放閥、調節閥等關鍵閥門除外)、大部分核Ⅱ級與少量核Ⅰ級閥門的能力,據《核電閥門國產化研究》(張興法,2011)測算,國產核級閥門價格約為進口關鍵閥門的 60%左右,非核級閥門價格更低,約為進口閥門 20%~50%。
核電閥門行業的進入壁壘主要在于資質和經驗,競爭格局穩定。要生產核級閥門需滿足《民用核安全設備核安全1、2、3 級閥門設計和制造單位資格條件》,該條例對企業的質量保證、人員構成、設計軟件和硬件、廠房和裝備、技術能力和業績等方面做出諸多要求。核電閥門設計和生產企業還需要配置高溫高壓試驗台架優發國際、無損檢測中心、回旋加速器等設施,因此目前只有 10 家廠商具備核 I 級閥門生產能力。此外,核電生產關系國家重大安全,核電生產企業傾向于和有長期供貨經驗的企業合作,高昂的試錯成本使其慎重考慮新晉供應商,導致供應商先發優勢明顯。
核電閥門作為核電站運行的重要部件,得益于核電站審批的常態化和“十四五”規劃的推動,其市場需求預計將持續增長。同時,隨著國產化率的迅速提高,該行業有望實現穩健的盈利增長。
(分享的內容旨在為您梳理投資方向及參考學習,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作為買賣依據,您應當基于審慎原則自行參考全球昨日新增確診超34萬例優發國際,據此操作風險自擔!)